(1)注意力的训练
注意力的训练是速读训练的基础训练之一。其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专注品质,让学生稳定情绪,排除外界干扰,集中精力,为进入速读状态做好精神准备。其特点是专心致志,心无杂念。创立“神奇速读记忆法”的日本加古德次先生认为:人只要真正集中了精神去做某件事时,就能够发挥出通常情况下所无法想象的巨大潜力,速读也是这样。教师在教学中,首先要为学生创造一个安静的速读环境,尽量减少分散学生阅读注意力的外界因素。同时,也要训练学生在嘈杂环境中的排除干扰的定力。
(2)用眼的训练
速读是无声阅读,是“眼脑直映”式的视读。阅读的速度能否加快,关键在于是否掌握了科学用眼的方法。在这方面,国内外很多专家为我们提供了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法,尤其是张必隐先生的《阅读心理学》中的有关研究成果更值得我们借鉴。总结成功的做法,笔者认为以下四点在教学中最值得注意:一是要训练学生减少回视率,力求一次看准。二是训练学生眼脑并用,边读边记,过目记牢。三是要训练学生扩大视读野,力求眼停一次扫描到更多的文字信息。让学生学会变点式阅读为线式阅读(包括横视阅读、垂直阅读和斜视阅读)和面式阅读,进而学会双目视页,一目十行。四是要训练学生能根据特定的标识捕捉关键信息,学会选择和鉴别。
(3)摄取信息能力的训练
迅速提取有用信息,准确把握重要信息,这是速读训练的两个重要指标,有人甚至把它们作为速读的目的来看待。这种能力的形成,具有重要的实用意义,对于学生学习各科知识,特别是对于检索性阅读和浏览性阅读,有着极大的帮助。有用信息是从阅读目的的角度而言的,重要信息是从其在文章中的地位而言的,两者并不能等同。
训练学生迅速提取有用信息,首先要培养学生明确阅读目的,在特定目的下指导学生到文章中去寻找、提取与之相对应的特定信息,其次要训练学生掌握并熟练运用跳读法,在读物中跳过并舍弃大量与之无关的段落和文字,直逼目的信息。三是要训练学生边读边统计、整理信息的方法,或用脑,或用结,迅速归纳为数据,迅速地分门别类。
训练学生迅速而准确地把握文章的重要信息,拈精摘要,是浏览性阅读的目的,也是日常学习的要求。把握关键、拈精摘要的方法主要有:拎出关键词,确立中心句,敲定重点段;留意文中坐标,利用作品中的大小标题、序数词,转折词,归结词和利用有关联络信号的帮助把握关键信息;利用目录、前言、题解、提示、说明和文后思考题的牵引来迅速把握关键信息。但这需要一些条件,如,学生必须掌握一定的文体知识,构段知识,表达知识,修辞知识,语法知识等,在它们的参与下,才能达到既定的目的。这些,都是教师在教学时要认真地对学生加以训练的。
(4)解意的训练
鉴别、筛选、提取有用或重要信息,也是对读物意思的理解,但侧重点在“选”。“理解”是“选”的基础,“选”才是最终目的。当有些读物以理解为最终阅读目的时,仅仅靠关键词、中心句、重点段的认定就不能解决问题了。譬如,对具体句意的概括、对抽象句意的解释、对含蓄句意的明示,对全篇主旨的归纳,甚至对材料的梳理,这些问题,如果进入快速阅读领域需要学生解决,那么,怎么进行训练呢?有没有终南捷径呢?晏茂心先生曾有过“循章归旨”“意会摄神”的提法,惜其太简(见《阅读学新论》第二十一章《汉文快读方法论》第369——376页)。程汉杰老师在《实用快速阅读法》一书中提出了关于“快速理解词语”“快速理解句子”“快速理解段落”“快速理解词语中心思想”“快速理解与分析结构层次”的很多技巧,可以帮助我们的速读教学实践,但有些做法还需进一步锤炼、提纯,增强可操作性。
(5)记忆力的训练
训练学生阅读的快速记忆能力,除了采用一些训练记忆力的常规做法外,还应该有一些专门的做法,譬如:笔写法、口述法、测试法、闪示回答法、条理归纳法,限字概括法、竞赛法等。对学生进行训练时需要注意的是:既要注意训练方法的多样化,又要注意训练方法的实效性;既要注意记忆内容的准确性,又要注意对记忆内容的概括和归纳:既要注意对读物的观点、意思的记忆,又要注意对读物构成内容的材料的记忆。
3.速读的训练方式
当训练内容、训练目标确定之后,训练方法就具有了决定的意义。笔者对一些较有代表性的速读训练教材(程汉杰编著:《实用快速阅读法》,晏茂心著: 《初中生四级台阶速读训练法》,潘毅敏 庄佩敏编著:《快速读书法》,吕缜毅著:《快速阅读》)进行比较分析之后发现,尽管其体系和具体的操作方式有所差异,但在一些主要方法上还是大同小异的。按这些方法进行训练,是应该能够取得明显效果的。
(1)限时阅读法
要求学生在一定时间内读完一定文字数量的读物,筛选重要信息,掌握基本内容,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。具体方法又分两种:一种是被动性(带着老师提出的问题)限时阅读,看谁在规定的时间内读完文章,并保证较高的回答准确率:一种是主动性限时阅读,在阅读进行过程中,老师不提出问题,学生自己边读边理解,找出重点内容,读后抛开读物,凭记忆和理解回答老师事后提出的问题。比限时阅读更进一步的是抢时阅读,也分被动和主动两种,目的是看谁读得最快,抓得最准,记得最牢。
(2)程序阅读法
程序阅读法是一种以心理学的定势原理为理论依据,按照一定的固定程序,对读物的整体信息作出筛选与理解的速读方法。为此,程序阅读法亦称固定程序阅读法、整体阅读法。按照固定的程序进行阅读训练,久而久之,学生就会进入自觉的阅读状态,只要读文章,头脑中就会出现阅读步骤,就知道每步应该解决什么问题。长此以往,阅读速度就会提高。
专家们为速读设计的程序不尽相同,笔者比较欣赏程汉杰老师设计的七步程序法,即:第一步,书名或文章标题;第二步,作者与材料来源;第三步,写作或发表时间;第四步,基本内容或主要观点;第五步,主要材料或主要事实;第六步,主要特点或有争议之处;第七步,提供的新观点与新启示。对学生进行程序阅读训练,大体要经过两个阶段:一是要训练学生牢记阅读的固定程序及查找目标;一是要训练学生熟练地、无意识地、自动地完成上述行为,达到“十分熟练”的程度。
(3)定向搜寻法
定向搜寻就是训练学生在特定的时间里在读物中快速地检索、搜寻、获取指定的相关信息。如,给学生提供句子,要求学生找出关键的字、词;提供语段,搜寻中心句或警句等;提供短文,搜寻重要的有关信息等;提供一本书,搜寻某方面的内容等。这种方法,主要训练学生的快速检索能力和择要能力。
(4)闪示训练法
把若干词语、句子或语段乃至短文等,写在硬卡片上,或制成幻灯片,或制成课件,在学生面前迅速闪示,让学生立即记下或说出所见的内容,培养学生视力敏锐、思维敏捷、迅速逮住信息的能力。闪示的文字可逐渐增加,闪示的速度可逐渐加快。
训练目标,训练内容,训练方法是快速高效阅读训练的三个维度,只有把这三个维度涉及到的问题落到了实处,才能克服教学中的盲目性、随意性、最大限度地实现教学的效率观。此次的“粤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”在这三个方面都做了可贵的尝试,无论是在编写指导思想上、还是选文和练习及助读系统的设计上都有明显的体现。